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布施一千名僧人。古代帝王祈福消灾、立太子、国丧之日、旱涝保收、戒律荐福、禅定还愿等,均设千僧斋而大行其事。
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千僧斋应该从佛说《盂兰盆经》开始,佛陀的第一个弟子天眼目犍连看到自己的母亲堕入饿鬼道,皮包骨头,日夜饱受无食之苦,目犍连尊者用钵盛了一碗饭,给母亲付了饭钱,但母亲以恶业的报应为由,把饭钱都化成了火焰、 目犍连为了救母亲脱离苦海,于是向佛陀请教助佛之法,佛陀嘱咐目犍连在七月十五日僧众自度日(印度雨季期间,僧众在夏季安居九十天,严修戒律,清净自己的行为。到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安居结束的这一天,僧侣们进行自弃,举出自己所犯的过失,向大众忏悔,十方诸佛为他们的安居圆满而欢喜,修行,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佛欢喜日),并将百味饮食装入盆中,喂给十方诸佛和僧侣。这样,他就把母亲从饿鬼道救了出来,七世父母也都得到了解脱。因此,供养 "日 "在后世广为流传。因此,王舍城国王普拉布达(Prabhupāda)长期向成千上万的僧侣供奉米饭,即使在他死后也是如此。他的儿子阿阇世王(King Ajatasatru)效仿国王的做法,也在自己的宫殿里供养了数千名僧侣。佛陀圆寂四个月后,大迦叶尊者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挑选了一千人进行第一次集经。为了不耽误法事,阿阇世王每天都要送来米粮,大迦叶尊者没有多带一个人,只带了一千人。这是释迦牟尼时代的第一次千僧斋,也是定期供养僧人而无需取钵的开始。
佛教东传我国后,南北朝以来的王公贵族也常举行千僧斋,如陈后主曾下诏请智顗大师为太子授菩萨戒,并设千僧斋; 不久,隋军攻破金陵,隋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隋炀帝)请智顗大师为太子授菩萨戒,晋王赐名 "智积",设千僧斋。智顗大师圆寂后,大业元年,杨广根据大师留下的图纸,在天台山下建寺,即位后将国清寺的地方赐给皇帝,并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师忌日设千僧斋,以示哀悼; 唐贞观八年,慈禧太后修建弘福寺,尚书虞世南上书朝廷,诉说自己早年突患重病,愿在病愈之日,信奉佛力,侍奉千僧,并希望自己一生无病无怨,与喜分离。感应千僧斋的来历
千僧斋,功德之大,应非常人。据《佛祖实录》记载,隋炀帝在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设千僧斋,有一个奇怪的反应,当司名之案,千人来迎,但斋中供品却不止一人,大家都说是智者大师化身,来接受国家供奉,是日午后,群众打开大师遗体的神龛,只见床帐皆空,遗体不见;
唐朝时,京城春夏无雨,皇帝命沙门释不空祈求上天三日内降雨,法事开始第二天已大雨滂沱,万物复苏,皇帝赐大师紫袍五彩百匹,并设千僧斋以报功;
宋太祖笃信佛教,未即位前,见周朝毁坏佛像,常伤感地说: "佛教之毁,非神灵之佑"。登基后,即下诏恢复寺庙,见沙门必作馈赠,亲自送饭给他们,并对左右说:"我杀了很多人,不假借佛力如何解怨。" 建隆五月大旱,太祖到新相国寺祈雨,进蔬食,设千僧斋,大雨即至。可谓国之大道,必久佛教,王者之道,佛法必宏。
对于千僧耗费的大量钱财,过去只有皇室才能办到,不是百姓的民力所能通行,但心诚则灵,神佛也会帮助他们愿望成真。昔有史弘肇者,童稚之年,口无荤腥,性情淳朴,不喜尘嚣,二十岁时与二德和尚结草为庵,避世修法华,虽居深山,却常有人背粮相送。当时有一条百尺长蛇,经常出现在草庵中,低头听经,主人虽知蛇不会伤人,但闻其臭,畏其形,用杖挥驱,蛇不肯离去,主人遂让道士将其赶出屋外,道士用绳子缠住蛇颈,绑在大树下。当晚,法照和众道士,梦见一女子,掩泪而泣,说: "弟子乃此山神女,性通佛法,惭愧妨淫形体数次,此次被驱被缚,辞师远去,不复闻大乘,以此为恨。" 法照梦醒后,互诉衷肠,得到的梦境是一样的,即举火把观看,果然见蛇已死在树下。姊妹二人唏嘘不已。供养凡僧也能得到加持
僧,比丘的俗称,僧有五种清净功德,在三宝中称为僧宝。修行,不从事世俗生计,所以比丘又称 "乞士",上乞无上菩提,下乞色身供养,供养众生得福报,所以又称福僧。澹台大师临终时告诉隋文帝,末代高僧虽然未必如法,但简善有度,既然招胜,若要毁坏,就会招祸。皇帝听后更加哀痛,痛失良师,罢朝三日,设千僧斋以示敬意。
唐太宗在位时,非常支持佛教,建寺四百余所,供养僧人无数。对僧人更是十分尊敬,曾与人言道: "和尚真乃大丈夫,尤胜公卿将相"。但没过多久,普通僧人不遵守规定,修行不如法,闹情绪,供养越来越少。皇帝问玄奘大师,供养凡僧也能得福吗?
大师回答说 "昆山有玉,掺杂泥沙。丽水有金,而非瓦砾。土木雕罗汉,敬福寿。铜铁铸金颜,毁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必须向泥龙。凡僧虽不能送福,修福须敬凡僧"。
供僧功德是菩萨自利利他的修行,功德无量。僧团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唐代有位道宣律师,他持戒精严,常受天人供养。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最大的功德是什么?" 天神回答说:"最大的功德就是为僧人斋戒!"
近代虚云禅师也说:"佛法二宝,全靠僧众供养;没有僧众,佛法二宝就无人传播,善根就无处培植;所以,为僧斋戒,功德最大。"
僧团是一切世间供养、慈善和修行的无上福田。供养僧侣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能让众生远离当下的烦恼,去除心灵的羁绊,获得清净的心灵。供养僧人,不仅能结善缘、减业障,还能培养布施心、施舍心,在世间种下菩提善因。僧众依靠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徒供僧功德增长福慧。如信徒施食给道士、学者,使他们不至于物资匮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弘扬于世,僧人在此因缘下供养僧众,可谓护持佛法、教化菩萨的行为。
浊世供僧
在这个浊世,我们面临的烦恼似乎从未减少过,战争、天灾不断。有些人享受着世间的繁华,却也被五毒困扰着精神,若是经济拮据,更是如入火宅,痛苦不堪。我们愿以供养十方高僧大德的功德,为世界带来和平,为人民带来幸福,让众生发菩提心,种福田,积善消灾,解难除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