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要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现代僧伽教育的新篇章

能够弘扬 "道 "的人... 不是道,而是人(上)

对现代僧伽教育的思考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基础,其中僧伽最为重要。弘扬佛法,留住人间,离不开僧伽的作用。事实上,从释迦牟尼佛为五比丘授戒开始,就有了 "僧伽教育"。这种历史上最早的僧伽教育无疑是最成功的--时间最短、成果最高。与当今的僧伽教育相比,即使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和修行,能否取得最后的成果仍是未知数,这似乎是对当今僧伽教育的极大推动。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僧伽教育的意义和成就--培养僧伽的目的在于 "弘扬佛种,续佛慧命",让凡夫僧也能承担起护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任。

两千年的中国佛教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僧伽史,时至今日,僧伽的重要性依然未变。但是,佛教必须与时俱进,僧伽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审视和改进僧伽教育,使其在当今社会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正所谓 "人能弘道,道不弘人",僧团建设是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载体,而僧伽教育则是加强僧团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未来佛教的发展,最重要的无疑是僧伽人才的培养--提高僧伽的整体素质,办好佛教院校,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学识渊博、对佛教教义有深入研究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使弘扬佛教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相统一。

因此,笔者认为,做好僧伽教育工作,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继承佛教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二是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承佛教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坚持佛教的基本原则,是佛教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佛教就会失去本来的色彩;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现实,是新形势下佛教的发展之道。佛教必须立足于佛教历史生命线的延续,否则就会成为空话;佛教文化传统的弘扬必须以时代潮流为动力,否则囿于传统框架就会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因此,顺应时代潮流,就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被动适应佛教。任何不适应时代潮流的宗教,最终都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可以把僧伽教育定位在弘扬佛教文化传统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统一的基础和原则上。

目前,中国的佛教僧伽教育主要通过佛教院校来实现。因此,佛教院校提高僧伽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佛教院校是培养佛教高僧大德的地方,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和方针,进一步明确佛教院校的办学任务:培养和造就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佛教、热爱社会、热爱众生,有见识、有文化、有智慧,立志从事佛教事业,能够无私奉献、无我奉献的教职人员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佛教院校应开辟新的办学途径,从现实环境出发,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品德教育、行政管理、招生、审核、录取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规范僧众和学生的教学程序和秩序。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根据各院特点,制定标准,完善教学制度。在行政方面,要建立以校监、院长、副院长、教务长为核心的校务机构,还可以建立校务委员会及其会议制度,加强师资阵容、以上述观点为基本理念,我们将朝阳永信寺 "辽宁大学. 永信佛学研究中心培训学院 "的宗旨、目标、校风、校训如下:

I. 办学宗旨:

本着法王关爱众生、救度众生的誓愿,依据佛陀的根本教法,培养青年僧尼,使其接受系统教育,坚持爱国爱教,弘法利生,恪守三宝,慈悲济世。

学校的目标

1. 注重僧格,培养僧德,以信为本,建设道风。

2. 深入经藏,研究佛学,学修并重,树立学风。

3. 严持戒律,自觉觉他,行菩萨道,承宗风。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现代僧伽教育的新篇章

四种学风:

有志、有行、有戒、有慧。

六字校训:

闻、思、修(学闻、学思、学修)

戒、定、慧(修戒、修定、修慧)。

人能弘道。不是道,而是人(下)

对现代僧伽教育的思考

办学不能只讲理想,空谈想法,而必须付诸实践,要身体力行,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寺院教育,应着重做好以下功课:

第一,树立良好的学风,进行宗教文化知识教育。就目前我国的僧伽教育情况来看,宗教文化课它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文化知识课要向广度延伸,一个是佛教专业课要向深度延伸。宗教文化课的目的是让僧人对宗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学习佛学专业课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僧人只有认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真正具有宗教知识的僧人。

第二,树立爱国爱教的信念,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的共同精神支柱。佛教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我们要继承、发扬、光大这一传统,要像弘一大师那样,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要有 "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 "的观念,要以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精神,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佛教思想,继承和发扬佛教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其次,还要教育僧人学习宗教政策法规,树立法制观念,关心时事政治,热爱社会,服务众生,真正把自己培养成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

三是树立身体健康观念,开展体育锻炼。从修行的最高目的来说,身体不过是个臭皮囊,但为了更好地弘法利生,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心灵的新观念,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强健的体魄,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条件。比较理想的寺院,应该发扬 "农禅并重 "的优良传统,在道田植树种菜,绿化山林,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自给自足,还能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真正做到利己、利他、利国利民。因此,只有重视体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僧人。有位高僧说过:"今天没有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这句话确实振聋发聩,一针见血。因为要管理好我们的佛教寺院,担负起佛陀的家业,确实需要有一批合格的、优秀的僧才,因此,我们应该本着活跃于世间的大乘佛教精神,在 "信仰与学术并重,世俗与出世并重 "的前提下,反思和检讨现有的佛教教育理念和机制。中国佛教未来的命脉和发展方向,取决于我们能否创建顺应时代发展的僧团,而能否创建顺应时代发展的僧团,则取决于僧伽教育,因此,僧伽教育的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实际,既要服务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保证从佛教院校输出的僧才具有慈悲、智慧、乐行的人格。其次,在创新学院式僧伽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举办僧伽培训班,作为正规佛教院校课程的有益补充--这就是我们优顺寺现在开办 "佛教培训班 "的目的。

因为寺院既是佛教道场,又是弘法学校,是僧人修行、修证的重要场所,值得大力弘扬。总之,只有适应社会需求、落实教理法制、解决众生困惑、满足教化传承发展的僧伽教育,才是佛教人性化、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写于朝阳佑顺寺 "辽宁大学"。永兴佛教研究中心培训学院

下学期开学典礼圆满成功

(结束语)

上一篇:自然的神奇之旅:揭示生态系统的秘密
  • 下一篇:相勉的四句话:佛法在度假中的心灵之旅 返回列表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