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体育文化。西宁市平均海拔2200米,据最新国际高原医学科学研究证实:在海拔2000-2500米,对人类却有着强化体魄,增进健康之利。西宁周边海拔基本符合此一健体标准。现在,我国八大体育圈之一的高原体育中心,已在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建成。同时,西宁市创造性地成功举办了六届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环湖大赛。
9、宗教文化。主要有藏传佛教塔尔寺、乐都的曲坛寺、西宁城东的伊斯兰清真东关大寺,以及周边的各种宗派的寺院共同构筑了神秘的高原宗教文化。西宁市利用宗教文化的优势和青海牧区优势,正在在城南打造世界藏毯之都。
10、生态文化。青海是长江、黄河、澜仓江三江的发源地,横陈着祖山昆仑的主体。“中华水塔”关系着神州万物的枯荣,母亲河源的水土影响着大半个中国的生态。西宁市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惟一的大城市,有着自己的生态文化。青海西宁郁金香节的主办和生物园区的打造,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态文化品牌的确立,同时,今年省政府将联手中国诗歌学会在青海湖举办国际诗歌节,这无疑是生态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有益探索。
二、湖北野生鸟去哪里放生
1、民间文化。主要有贤孝、越弦、平弦、花儿等等。贤孝是民间说唱曲种。由于流传地区不同,演唱方式、曲调各有特色,流行于青海东部湟水流域各地的主要是“西宁贤孝”,其传统曲目内容比较广泛,且大部分为劝善内容。越弦大约在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以表现民间生活故事题材见长,曲调流畅、动人,表现力非常丰富,唱词要求通俗、生动,口语化。平弦是青海地方曲艺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曲调优美,典雅,曲词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是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雪”。皮影戏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县、湟中县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社火分为内场与外场。与之形成了相应的太平鼓、唢呐以及大鼓,大钗、马锣组成的打击乐(俗称家什),三弦四线二胡,板胡和笛子组成的随队民乐伴奏(俗称弦索),伴奏音乐时以西宁地方曲艺--越弦音乐为主,常用的传统曲牌有双八谱、满天星、柳叶青等小调一百多首。河湟“少年”主要流行于大通、乐都、民和、互助、湟中、湟源、循化、同仁、化隆、贵德县,被汉、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藏、等民族所喜爱。借助河湟“少年”,西宁市正在打造南山西北地区“花儿”大赛,以全面展现青海在西部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2、通过调查,大部分青海人对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郁金香节等活动的举办持积极态度,认为这种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西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尤其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还巧妙地将我省东部地区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升了青海西宁及周边在西部省区、全国乃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尽管如此,但也有人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亟待解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国内的人(特别是运动员)对这项赛事关注的程度不够,一些运动员并不参与此项赛事。
4、人文环境体现了我省人民的整体风貌,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
5、文化意识淡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少年”演唱固然生动,但演唱者的文化素质不高;而我们的研究水平(“少年”研究)较之兄弟省区也相对落后,研究始终徘徊在基础研究领域,没有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相对单如电视中一出现互助土族,基本画面就是轮子秋。
6、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传承与创新问题。我们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形式单在创造方面缺少活力。在文化的传承方面,由于对文化因子的挖掘不够,故而千人一面,也因为没有很好的传承,所以创新就尤为困难。
7、广泛而多渠道地开展宣传。利用环湖大赛的影响力和藏羚羊入选奥运吉祥物为契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各类宣传活动。制作一些申奥吉祥物专题片,融会民俗风情和人文,大力拓宽宣传渠道,提升青海西宁的国际影响力。
8、必须大力倡导教育,普及基础知识,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9、将创作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举办各种文艺创作活动,一方面大力推进各类科研活动。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歌唱家,一方面对歌唱家进行培训讲座。同时,将文艺活动与文艺批评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比赛等活动实现对话、对接。鼓励专家、学者提出大胆的观点与看法,并为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各类优秀文化百家争鸣。
10、深入挖掘民族、地方文化,并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