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大全

放生如何做三皈依,放生为什么要念三皈依_放生时念诵三皈依的重要性

一、放生如何回向临终病人

1、无论在家出家二众,都可为一切动物作三皈依或四皈依,这是暂时的结缘皈依;犹如先向学校预留学籍,时节机缘一到,方再办理正式入学注册手续。因为不是每只动物都能在放生当下听懂皈依的意义。若听不懂,就不是自誓皈依及不能得到皈依的戒体;而皈依仪式当然要现僧相的正式僧宝来主持,那就名副其实、名正言顺了。

2、放生之时,为一切被放动物朗声念诵皈依文,就算牠们听不明白,只要念诵声音流过其耳,因有佛法僧三宝名字的威力,所谓:「一入耳根,永成道种。」这样做的话,已为听到念诵声音的动物种下来日修行成佛解脱之因;更可藉听闻念诵皈依文声音的威神力,使牠们减少轮回做动物次数及身上所受的痛苦。

3、所以放生时为动物念诵皈依文,功德无量无边,就算默念也好,三宝的无形无相的加持力,非凡夫可知及算计度量,这是修行人利他自利之一法。

4、
归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归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要做个基督教徒必先洗礼一般;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佛门弟子,必须先受三归依的仪式,在仪式方面,其意义是没什么两样。统摄一般人不敢归依三宝的立场,通常有五点,这五点使得社会人士产生莫大的错觉与误会,致使他们迟迟不敢归依三宝,何等为五?

以为归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了。基于这因素,有许多人一听到归依三宝,当下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这是不敢面对归依的因素之一。其实归依三宝,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吃素不可,真正要求我们吃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才有明文限制,但是个人发愿受完归依,有意念想吃素,这是最好不过了。

以为归依三宝后就是要出家,这也是构成一般无知者不敢归依三宝之因素。其实,佛门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不可婚姻娶嫁。二则在家弟子,可行婚姻娶嫁。出家要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德才能因缘成熟,并非三归之后想出家就得出家的。

以为归依三宝后就不可婚嫁,这也是对归依存著误会所致,障碍了自己无法归依三宝的因缘。

以为自己业障(梵语karmavarana)深重,烦恼丛生,接近三宝的话,自己越觉得自己罪重无比,满身不清净之感,于是自暴自弃,自划无形围墙,使自己没有勇气踏入佛门来归依三宝。

贡高我慢者与邪见者。这些人更糟糕,自认为自己的观念最上最尊,一股无形傲慢之气凌驾云端,鄙视一切,或自认自己读了一些世间常识,就了不得了,以世间法来衡量佛法,因此,自己障碍自己之善根,甚为可惜!邪见是无法出离生死的,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邪见也是归依三宝的一大障碍。

5、有的寺院开通网上皈依,说是为了方便世间人。世间人登录寺院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提交,寺院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给人办理皈依证。请问这样如法吗?

6、皈依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关系到自己的法身慧命,你不要这么轻率。你找一个皈依师也得找一个如法的寺院,如法的法师。一般都要讲现前,皈依者和授皈依者都要现前。有的严格的,为了让他得到戒体,是一对一的,比如你授八关斋戒,那要求是一对一地来授,就怕人多了,心不专得不到戒体。从戒律的精神来说,你现在都不现前,就在网上填一个个人信息,提交一下,就可以给你办皈依证,这太轻率了。应该说,这不符合这种戒律的重法的精神。

7、
放手便是皈依

8、把心全部交给空性,任它相似相续也好,幻起幻灭也好。

9、
把生命完全交给因果,任它缘聚缘散也好,且枯且荣也好。

10、
把愿望统统归于菩提,任它劫长劫短也好,是轮回是涅槃也好。

放生如何做三皈依,放生为什么要念三皈依_放生时念诵三皈依的重要性

二、太原哪有放生的地方啊

1、
总之,交出去,把一切你攥得紧紧的、你看得牢牢的、你执得死死的,都交出去,做个赤裸的孩子。

2、
在莲花的柔瓣中。盘坐也好、躺卧也好、沉默也好、微笑也好、慈悲也好、智慧也好……

3、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

4、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学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吗?并非如此。皈依,决非逃避现实,更不是让大家不再工作谋生或成立家庭。只是希望我们认识到:这一切于人生只有暂时意义,不是真实皈依处。否则的话,眼前利益往往会像蔽目之叶般挡住我们的目光,使我们看不到事实真相,看不到广阔世界。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的觉悟,那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智慧。若皈依后还心系余皈依处,不仅会破失皈依体,更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难有因缘得遇佛法。

5、皈依法之后,应依教奉行,依法遵循各种戒规,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为。对于在家居士来说,重点是奉行五戒十善,其中的每一条,都包含保护自己及不伤害他人两方面。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五戒亦为五种布施,即无畏施。奉行五戒,是断除恼害众生的因缘,从而消除他人恐惧,故名无畏施。如果我们不杀生,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伤害;如果我们不偷盗,别人就不必担心财物会被我们掠夺;如果我们不邪淫,别人就不必担心家人和我们在一起不安全;如果我们不妄语,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欺骗;如果我们不饮酒,别人就不必担心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在十善中,尤其注意口业的防护,如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我们应当特别引以为戒的。不良语业不仅会制造事端,影响大众和合共处,更会使内心在人我是非中越陷越深。此外,十善中还增加了不贪、不嗔、不邪见。贪、嗔、邪见为根本烦恼,由此派生一切不善业,抓住这一关键,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皈依僧之后,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但遮止的意义主要在于不以其为皈依处,并不排斥在工作中与他们进行接触乃至合作。

7、遮止学处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当我们皈依之后,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宁舍生命,不舍皈依。须知,无论以什么方式认同毁谤三宝的做法,将立即失去皈依体。

8、问:皈依僧,是皈依所有僧人吗?怎样才能如法依止?

9、答:三宝,为佛宝、法宝、僧宝。其中,佛为圣者,法为圣典,而僧却有贤圣僧和凡夫僧之分,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从究竟意义上说,皈依僧宝,是皈依贤圣僧的品质。但住持和弘扬佛法,却离不开眼前的凡夫僧。所以,全体受过比丘戒的僧众,都属于僧宝范畴,是佛弟子皈依的对象。特别要注意的是,皈依僧宝不是皈依某个出家师父,更非不加抉择地对其惟命是从。

10、当然,佛陀也再三强调亲近善知识的重要。虽然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个师父,但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必须亲近一位具格善知识。佛法甚深,依我们现有的认识,很难透彻其中全部深意。如果盲修瞎炼,极易误入歧途,这就有赖于善知识的指导。

上一篇:放生牦牛的功德,放生功德与放生浅释
  • 下一篇:放生回向有用吗,往生后还用回来吗 返回列表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